从乘联会的估计来看,8月乘用车的销量同比降幅可能会扩大到20%,车市眼下的季候可谓“三九天”。5年来,消费是最大的GDP贡献者,而汽车是一般家庭价值最高的消费支出项,拯救车市自然有火烧眉毛之急。这不,8月27日,国务院办公厅发布《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》(因其共有20条措施,以下简称“20条”),要求“释放汽车消费潜力”。
这已是今年以来国家第3次发文鼓励汽车消费了,却依然不能把车市从滑梯上拽下来。这一次,“20条”从疏导流通的角度又打了一剂强心针。其中,“实施汽车限购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,探索推行逐步放宽或取消限购的具体措施”这一条关注度最高,为媒体所热炒,甚至于有些媒体在标题和正文中加粗字体时,故意疏忽“要结合实际情况”、“逐步”这两个条件。这种心情可以谅解,限购城市里很多人想买车、急着用车却摇不到号,借机故意煽煽情、起起哄。
显然,北京又一次成为焦点。北京不取消限购,不起示范带头作用,又怎能服众?可是,北京做得到吗?笔者觉得很难。笔者身处北京,由于上班路程近30公里,为减轻奔波之苦,时隔两年,今年又开始驾车上班,天天在路上蜗行,免不了经常思索这个老问题。
北京市的开车痛苦指数举国第一,拥堵之严重外地人即便不经常来北京,在电视上也会不时看到那种“壮观景象”。如果立即取消限购,用不了一年,北京街头的交通将会成为“一锅粥”,肯定民怨沸腾,到时候还是要政府来处理??赡艿木俅胧?,现在每周限行一天,以后逐步加到两天、三天乃至四天。到那时,一年时间里,大部分时间车都趴在楼下歇着,发挥不了快捷高效的应有功能。车位更难找了,小区里找不到,只好挤占马路。马路变得越来越窄,交通梗阻病只会越来越重。更多的工薪阶层去挤地铁和公交车,公共交通更加不堪重负。与此同时,由于车辆尾气燃烧不充分,空气污染也会更加严重。如果所有人都有购车的自由,恐怕结果是行车都不自由。
若要敞开买车,就得把一些大政方针给改了?!侗本┏鞘凶芴骞婊?016年-2035年)》明确提出,将“综合交通承载能力”作为城市发展的约束条件和缓解交通拥堵的治本之策,控制机动车总量就是一大主要措施。截至去年年底,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增加到608.4万辆;多措并举之下,中心城区高峰时段的平均交通指数被控制在5.5,比前年仅下降了1.8%。北京市交通“十三五”规划的交通指数目标是6.0。这两年,限购政策若是松一松,突破6.0轻而易举。
“20条”有一大亮点,就像是布置工作的会议记录,每条措施后面都指定了承办单位和责任部门?!笆头牌迪亚绷Α钡娜挝裼晒ば挪?、公安部、生态环境部、交通运输部和商务部等5个部门来承担。那些同样住在北京的官员们又能拿出什么锦囊妙计?笔者以为,5个部门还是要帮助北京市坚决、有力、持续地推进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进程。
从全国层面来说,“20条”如何能收到“释放汽车消费潜力”的效果呢?严格地说,这是一个普通城乡居民家庭有无购买力、消费意愿强不强的问题。GDP还在增长,减税降负还在大力持续,为何车市没有收到正向效应?笔者以为,一个最直接、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楼市的“虹吸效应”。两三年来,三四五线城市的房价持续猛涨,吸走了很多家庭未来很多年的可支配收入,购车和换车需求被抑制了,而这几类城市正是车市下沉的重心所在。
好在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给虚火上攻的楼市兜头浇了一盆凉水:“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”。这是固本培元之策,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,有利于巩固全球第一制造大国的地位。对于拿出“倾家之力”在城里购房或者炒房的三四五线城市居民家庭,甚至是很多在城里买房的农村家庭来说,他们在还房贷的同时,也得等家庭积蓄涨一涨再考虑买车或换车。这个过程可长可短,关键要看GDP的增速,尤其是城乡居民家庭收入的增速。
“20条”急切地想疏浚农产品流通渠道,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。这对车市是个利好消息。但笔者以为,大多数农村各方面的基础还比较薄弱,此举短时难见显效,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。此外,城镇化大潮汹涌,对农村的人才和投资也具有巨大的“虹吸效应”。所以,积极的财政政策如果能够把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当作重点任务之一,快速提高重点村镇和中心村镇的城镇化,那将对农村经济和农村汽车消费帮助巨大。明年,新的土地管理法就将实施,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土地可以入市,有望掀起一股向农村投资的大潮,农民收入增速有望提高,农民的汽车消费能力有望水涨船高。如此,我国巨大的消费潜力才有望释放出最大的一块,“20条”期盼的理想效应才会出现。
编辑:李卿
